2014年9月30日是第一个中国烈士纪念日。在首个烈士纪念日到来的前一天,北京市丰台区南顶中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市佟麟阁中学,以此纪念在抗日战争中以身殉国的第一位高级将领佟麟阁将军。
学校的更名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个故事还得从佟麟阁将军牺牲地的线索发现说起。
佟麟阁(1892-1937),原名佟凌阁,字捷三。河北省高阳县人,早年投笔从戎,加入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九一八”事变后,佟麟阁参加抗日同盟军,任第一军军长。1937年,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副军长兼军事训练团团长,驻守南苑29军军部。
1947年北平市警察局关于佟麟阁殉国处的记载
展开剩余72%1937年7月28日凌晨,日军向北平发动总攻击,进犯南苑。副军长佟麟阁与132师师长赵登禹指挥部队浴血奋战,冒着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多次打退敌人进攻。坚持到中午时分接到撤退命令,佟麟阁赵登禹分别率部向北平城方向突围,在大红门一带遇到日军伏击。
佟麟阁被机枪射中腿部,部下劝其退下,他执意不肯,仍带伤率部激战。继而遭敌机轰炸,头部再受重伤,终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时年45岁。
1937年7月31日,国民政府发布褒恤令,追赠佟麟阁为陆军上将。抗日战争胜利后,北平市政府将城内原“南沟沿路”更名为“佟麟阁路”。
1979年,中共北京市委发出通知,追认佟麟阁将军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北京市人民政府在香山附近为佟麟阁将军修墓立碑,以志纪念。
长期以来,人们只知道佟麟阁将军殉国在南苑乡大红门一带,具体位置谁也说不清楚。
2004年5月,北京市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查阅馆藏民国档案时,发现1947年4月23日北平市警察局向市长何思源、副市长张伯谨呈报佟麟阁事迹的“警政宣字第09222号呈文”中,记载有佟将军殉国处的线索:“七七事变时,前29军与日军会战失利,佟麟阁副军长指挥步兵骑兵共百余人,撤至北平市郊三分局管界——北大红门外石榴庄、时家村一带,与多于数倍的日寇遭遇,终寡不敌众,全部英勇殉国”。时家村,即时村,在南苑乡大红门地区南顶路以北。
2005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北京市档案馆以馆藏档案为基础,按民国档案所指的“时村”为切入点,派出调查组先后赴时村村委会、见证人乔德林家以及石榴庄、时村路、南顶路一带,开展实地寻访调查。
同时,调查组查阅了当年与佟麟阁将军一起突围,向北平城撤退的29军军训团教育长张寿龄以及佟麟阁将军的警卫副官高洪锡等人的回忆录,并查阅了丰台区地图、地名志等大量相关资料,最终写出调查报告,提出了佟麟阁牺牲地为时村路三角地的结论。
调查组还邀请佟将军子女、在京29军老战士、军事博物馆、抗战纪念馆、佟麟阁将军纪念馆等相关人士,在档案馆召开了“佟麟阁将军殉国处调查报告会”,详细了解此次调查的经过和结果。
调查组经过大量论证得出的结论得到与会者的认可。会后,与会者在档案馆调查人员的引导下,到时村路三角地现场考察了佟麟阁将军牺牲后停放遗体的地点以及29军阵亡官兵掩埋地点。
在现场,大家看到,南北走向的时村路,在其中段,与一条西斜向延伸过来的道路交会,交会处形成了一块三角地。当时,三角地界内是乔德林家的菜地。如今,三角地以东是光彩路,三角地以南则是南顶路。
此后近十年间,相关人士建议在此地建设“佟麟阁将军及同难官兵殉国纪念地”地标。当时,设立纪念性地标有三个方案:一是在佟麟阁将军殉国的时村路三角地建一个地标,但因是农村土地,征地难度大被放弃;二是在地铁石榴庄站北边做一个纪念墙,但考虑到群众驻足观看影响交通等原因未能实现;三是提出在佟麟阁将军牺牲的时村路三角地新建一所学校,但因三角地面积较小没能建设。
最终,在多方努力下,做出了将佟麟阁殉国地附近的南顶中学更名为佟麟阁中学的决定。2014年9月,北京市丰台区南顶中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市佟麟阁中学。2020年,北京市佟麟阁中学又与原苏家坡小学合并,更名为北京市佟麟阁学校,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秉承佟麟阁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加强担当教育,开设担当课程,学习大刀操,建立佟麟阁将军铜像和佟麟阁将军事迹纪念室,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王小伟
发布于:北京市可转债配资业务.靠谱股票配资平台.网上配资平台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