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10月15日,“书籍史视野下的近现代图书馆史研究”学术会议在河南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工作委员会主办,河南大学图书馆承办,中山大学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河南大学副校长张礼刚、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程焕文、河南省高校图工委主任崔慕岳、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工作委员会图书与图书馆史研究专业组副主任顾烨青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张礼刚指出,河南大学图书馆作为学校使命的重要承担者,其发展历程正是学校发展的生动体现,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与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们交流互鉴、共同进步,更好地传承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新时代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程焕文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工作委员会图书与图书馆史研究专业组成立以来取得的成绩,深刻诠释了图书馆肩负的文化保存与传承的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
崔慕岳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汇集的报告成果主题鲜明、内涵充实,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图书馆发展历史与规律、加强学科建设、推动新时代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顾烨青指出,召开此次会议,对于全面系统研究图书馆在国家民族危难时的使命担当具有重要价值,强调通过开展史料整理与分析,将历史智慧转化为推动当代图书馆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会议开幕式由河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李恒主持。
主旨报告环节,程焕文在《抗日救亡中的图书馆人精神》通过杜定友等图书馆人在抗战中用生命保护文献、保存中华文脉的感人事迹,深刻阐释了抗日救亡中图书馆人“爱国、爱馆、爱书、爱人”的精神内核。四川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公共管理学院姚乐野教授在《加强历史档案利用,深化近代图书馆史研究》中,深入阐释了历史档案对于近现代图书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介绍四川大学研究团队在清末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档案的普查、整理、编纂与专题研究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姚伯岳教授的报告《论“古籍文化”》系统阐述了“古籍文化”的丰富内涵,辨析了“古籍文化”与古籍保护工作、古籍保护学科之间的关系,指出不仅要用物质保护的方法保护古籍的物质文化,还要用传承和传播的方法去保护古籍的精神文化。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王沛《细微之处见真章——近代藏书家与古籍保护》,梳理了周叔弢、傅增湘等藏书家“收书、护书、献书、传书”的史实,彰显了近代藏书家在古籍保护中的历史责任与担当。李恒馆长以《河南大学校史中的图书馆藏书故事》为题,通过梳理河南大学图书馆人在抗战烽火中爱馆、护书的感人事迹,高度体现了河大图书馆人与典籍共命运的家国情怀。主旨报告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助理教授、研究员周亚主持。
专题报告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书籍文化传播、知识生产机制、抗战时期文献保护、图书馆史理论、图书馆史志编纂方法以及史料整理等主题,开展学术研讨,共有22位专家学者做了专题发言。报告发言既有宏观理论建构,也有微观个案剖析;在深耕传统史料之外,也尝试使用新材料、新方法,呈现出鲜明的问题意识、多元的方法路径和丰富的史料基础。
会议闭幕式由河南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于兆军主持,顾烨青副主任做会议总结发言,他高度肯定本次会议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感谢会议承办单位河南大学图书馆为会议成功举办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会后,与会代表参观了河南大学图书馆的珍藏室、中国传统文化技艺展示体验中心以及河南大学图书馆馆史馆情室。(闫芳芳 于兆军)
编辑:林辉审核 :莫韶华
可转债配资业务.靠谱股票配资平台.网上配资平台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