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书黄捷 · 主播 | 阿成
“唐宋八大家”中有“三苏”——苏洵、苏轼和苏辙。
这父子三人的文章才华太过耀眼,以至于他们的后辈“俱善为文”,却很难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人关注,著作也大多已经流失。
其中唯有一人,以“纯孝”闻名于后世,让我们今天仍然可读其文,可观其书画。
他就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三儿子苏过。
他从小随父辗转于黄州、惠州、儋州,长达二十余载;作为父亲的亲随弟子,他的文学和书画成就皆高于兄长。
他因仰慕陶渊明,遂自号“斜川居士”,以此明志;
他的作品《斜川集》流传至今,后人惊呼其文学造诣在名家辈出的宋代也属一流。
因其非凡的成就,《宋史·苏轼传》特为他留下了一篇附传,以示表彰。
展开剩余91%下面,让我们跟随着苏过的人生轨迹,深入探索他到底是如何秉持孝道孝顺父亲,又是在父亲指导下,终成世人赞誉的“小东坡”。
颠沛流离仍苦读,黄州年少已尝苦
公元1072年,苏过出生在杭州。
此时,父亲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俸禄优厚。
在 8岁前,苏过跟随父亲在杭州、密州、徐州生活,过着一种嬉戏玩乐,无忧无虑的美好生活。
公元1079年,“乌台诗案”爆发,苏轼被指控以诗文暗讽新法,在湖州不幸遭捕。
苏过和母亲以及哥哥哭喊着目送父亲离去。
经过这一切的苏过,幼小的心灵充满了恐惧与无助。
后来,苏轼虽逃过一劫,免去死罪,但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在黄州,苏轼深居简出,切断了与外界的往来,只有晚上偶尔外出。
虽然日子艰难,但父亲能回到自己身边,苏过便格外珍惜。
他不再调皮,时常陪伴在父亲身边递茶送水。
懂事乖巧的三儿子,无疑给苏东坡的心中带来了一丝慰藉。
黄州团练副使一职相当低微,俸禄微薄,苏轼的家底迅速耗光,生活日渐窘迫。
苏轼不得不放下士大夫的矜持,当起了农民,种田以帮补生计。
因条件艰苦,苏过只能穿兄长的旧衣,吃不到什么好东西,更不能上私塾,接受正统教育。
值得庆幸的是,与父亲患难相随的朋友巢谷,愿意做他和兄长的老师。
而善于在平凡中寻找乐趣的父亲苏轼,会经常带着小苏过走街串巷,或身披蓑衣,冒雨在田间散步,闲暇之余,苏轼还会到赤壁下饶有兴致给大家讲三国故事。
因此,这段经历虽艰辛却也充满着希望,成了苏过成长过程中难以忘怀的记忆。
在这艰难而深刻的岁月里,苏过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变得愈发孝顺纯良,也让他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中。
在离开黄州时,苏东坡不禁感叹: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意思是几年过去了,我的孩子都已经会说当地话,也会唱当地的儿歌了。
后来宋哲宗即位,反对新法的高太后执政,之前被新党打压的人相继被起复、重用,苏轼兄弟俩也被召回京城。
苏过因此有了一段和家人相聚的温馨日子,也终于能专心读书了。
这段日子是苏过一生最开心的时候,后来他还在诗中深情回忆这段京城生活:
“忆昔居大梁,共结慈明侣。
晨窗惟六人,夜榻到三鼓。”
“忆昔居大梁,共结慈明侣。
晨窗惟六人,夜榻到三鼓。”
他和叔伯兄弟一起,早起晚睡,共同读书习文,这场景是多么美好愉快。
19岁那年,苏过满怀壮志参加科举考试,却不幸落榜。
尽管如此,苏过还是因为他出众的才情和家世,成为了名门望族争抢的乘龙快婿。
最终,苏过迎娶了北宋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范镇的孙女为妻。
婚后,因父亲彼时位居兵部尚书,苏过便被朝廷授予右承务郎一职。
事业爱情双丰收,年轻的苏过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伴游作诗类东坡,惠州担当分父忧
然而好景不长,高太后去世后,新党再度执政,苏轼遭到打击报复,不幸被贬至遥远的惠州。
惠州就是现在的广东惠州,在宋代属于蛮荒之地,被贬到那里的人往往生死未卜、归期无望。
那时苏轼已经57岁,苏过也22岁了。
苏轼本欲孤身前往,但儿女们皆哀泣请求同行,苏过更是据理力争,以长兄如父为由,认为大哥必须留下来管家。
而二哥身体不好,自己是最适合陪伴父亲的人选,苏过的妻子也支持他的孝行。
苏轼只好同意苏过和侍妾朝云一同陪自己前往惠州。
抵达惠州后,朝云负责打理家务,苏过则用更多时间陪着父亲,消解他内心的烦闷。
父子俩彼此相伴,便足以开怀。
随着时间的流逝,苏过的才华也逐渐显露出来。
苏轼颇有人缘,一次有人在罗浮山请他们聚会,在此期间,苏过作诗唱和,写下《和大人游罗浮山》:
“人生露电非虚语,在椿固已悲老彭。
蓬莱方丈今咫尺,富贵敝屣孰重轻……”
“人生露电非虚语,在椿固已悲老彭。
蓬莱方丈今咫尺,富贵敝屣孰重轻……”
苏过在诗中言辞恳切地安慰父亲要宽心,不必纠结宦海沉浮。听完这首诗,在座的人纷纷称赞苏过为“小坡”。
还有一日傍晚,邻居急冲冲跑来他家,焦急地询问:
“台风要来了,你们准备妥善了没有?”
“台风要来了,你们准备妥善了没有?”
谁知邻居话音未落,庭院里狂风骤起,飞沙走石。
苏过赶紧跑回屋里,心惊而色变。
果然,瞬间暴风雨至,摧屋破户,揉拔树木,响震乾坤。
因房子受损,苏过为避风雨,夜里连着九次搬动床铺。
这是苏过第一次见识台风的威力,给他带来的震撼之深,难以言表。
于是他提笔写下了《飓风赋》,生动细腻地描述了台风来袭的场景。
这篇文章很快被广泛传诵,还曾被误认为出自其父苏轼之手,收入到苏轼文集中,后被正名,收录在《全宋文》等古代文献中,成为后世了解古代自然灾害的珍贵文献。
期间,苏过还创作了《凌云赋》,笔势如《离骚》,展现了非凡的才华。
苏轼见状,赋诗表扬苏过勤奋、有志气:
“小儿少年有奇志,中宵起坐存黄庭。”
“小儿少年有奇志,中宵起坐存黄庭。”
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苏过的期许与赞扬。
然而,这样的作诗写文的好日子也不是常有的。
随着朝云去世,家务的重担落在了苏过的肩膀上。
苏轼觉得北回无望,决定在惠州定居,家里又多了建房的任务,使得苏过的负担愈发沉重。
但即便如此,苏过还是一有闲暇就学习。
苏轼有诗云:
小儿耕且养,得暇为书绕。
意思是小儿子不仅辛勤耕地养活我,有空时也不忘读书写作。
就这样,苏过陪父亲度过了失去朝云的晦暗日子。
后来,家人们搬到惠州,苏过才得以与妻儿团聚。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轻易放过苏轼。
苏轼在惠州所作的《惠州一绝》 一诗中有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本意是表达一种无比乐观和洒脱的心态。
谁料这首诗被传到了京城,竟然被政敌以为苏轼是在显露挑衅与逍遥之态,进而引发政敌嫉恨,导致苏轼被贬至更偏远的海南儋州。
首提民族自治,儋州耕读终成才
苏轼已年届六旬,家人们才在惠州聚首月余,却又面临分别。
苏轼深知此次远赴海南,或许是真的有去无回了,为了不拖累更多的亲人,便只让苏过同行,前往那未知的边疆。
抵达海南后,苏轼虽被任命为琼州别驾,朝廷却附加了严苛的惩罚:
苏轼不得食官粮,也不得住官舍,更不得签署公事。
幸好,苏轼的声名早已远播四方,传到了偏远的儋州。
当地的黎人和上门求教的学子帮助苏轼父子搭建起了几间茅屋,既作书房,也作学堂。
在教导其他学子的同时,苏轼自然也没忘记精心培养苏过。
他让苏过借阅史书典籍,并以自己“目昏心疲”为由,鼓励苏过挑灯手抄。
苏过不负所望,每每在用心抄写之后,激情朗诵,父亲则卧而听之,两人还时不时讨论。
从《汉书》到《唐书》,随着一部部史书的抄写,苏过的学识也日渐深厚。
苏轼还特意写信跟友人说,苏过如果能够将其所抄之书深刻领会,其学识定大有增长。
连苏辙后来也感叹万分,认为兄长“远居海上无他,成就此儿能文也”,意思是说苏轼远居海南没干别的,就只成就了苏过这个孩子的文学造诣。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苏过的创作风格更是日益接近其父苏轼,苏东坡还以“过子诗似翁,我唱而辄和”之语,高度评价苏过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肯定了苏过的文学传承。
除了文章诗词,苏过的绘画技艺也得益于父亲的指点,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苏过擅长画怪石丛藤,其画生动传神,苏东坡在《题过所画枯木竹石》诗中写道:
老可能为竹写真,小坡与石传神。
他把苏过与以墨竹著称的北宋著名画家文与可相提并论,可见他对苏过画技的认可。
据传,苏过曾因绘画才华得到了宋徽宗赏识,受邀进宫绘制壁画。
除了诗文、绘画上的进步,在儋州的日子也让苏过有了更为深刻的政治思想。
初上海岛时,苏过面对头不着冠、足不履鞋的当地黎人,心中不免感到抵触。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过与他们交友同乐,情感逐渐深厚,进而萌发了维护黎人利益,促进黎汉平等相处的强烈愿望。
这促使苏过提出了“上策莫如自治”的政治主张,并据此撰写了《论海南黎事书》,这份珍贵的文献成为我国民族自治思想的先声。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苏过对父亲的一片孝心。
苏轼曾感叹:
“凡生理昼夜寒暑所须者,一身百为,不知其难。”
“凡生理昼夜寒暑所须者,一身百为,不知其难。”
不管白天黑夜,不论暑热冬寒,苏过都亲历亲为无微不至地照顾父亲。
虽然生活拮据、物资匮乏,苏过却变着法儿地给热爱美食的父亲做好吃的。
他曾用寻常的山芋做出别具一格的玉糁羹,色香味俱全,令苏轼赞叹不已。
挥毫写下《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一诗,盛赞其羹“香似龙涎之珍贵,味如牛乳之醇厚” 。
可谓孝心深重,令人动容。
风华正茂的苏过,就这样无怨无悔地随父漂泊7年,29岁北归时,已生华发。
公元1101年,苏轼于北归途中辞世。
次年,苏过将父亲灵柩运至汝州郏城安葬,陪伴了父亲最后一程。
服丧期满后,苏过本可再入官场,然而时局不济,当时的主政者排挤元祐旧臣子弟,他们纵有盖世才华,也无法被朝廷重用。
直到四十多岁时,苏过才重返官场。
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里,苏过三度踏入仕途,实则两次为官,总计不过七载光阴,最终不幸在赴任途中遭遇匪徒劫持身亡,令人扼腕。
作为大文学家苏轼的儿子,苏过得益于父亲的悉心教导与长期熏陶,在诗文绘画方面造诣非凡;
他亦受父牵连,一生坎坷,仕途不顺;他在最好的年华舍弃前途,甘愿在边远之地陪伴父亲;
他因“纯孝”的行为得到世代传颂,被誉为苏家的“四贤”之一。
苏过的故事成为一段佳话,历久弥新,至今依然被人们铭记。
发布于:北京市可转债配资业务.靠谱股票配资平台.网上配资平台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